【高效预习法】帮助孩子提高听课效率

2022-07-01 0

家长朋友, 您好!欢迎来到智慧家长课堂。


我们经常会发现,很多孩子上课听不进去老师讲课,爱走神儿,精神没法专注,注意力容易分散;还有一些孩子,他上课也是在听,但就是记住的、理解的很少。这就直接降低了孩子的听课效率。


每节课都只有45分钟,如果不能利用好这45分钟,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


那么, 这一节,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提高孩子的听课效率。


不排除老师讲课讲得不生动的,这样的客观原因,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去解决。我们就主要看看,孩子听课效率低的主观原因,我们怎么样去做改进。


在众多的来访者当中,以及经过大量的调查数据,我们发现,孩子听课效率低,主要有这两大主观原因:


  一是孩子专注力不够;


二是孩子没有做好预习。


接下来,我们就从这两大原因说起,首先,说说孩子的专注力不够的问题。


心理学上专注力主要有三个维度构成:注意力集中、注意力转移、注意力分配。


注意力集中,就是孩子能够聚焦到老师讲的内容上,不容易走神儿;


注意力转移,比如老师讲了一段时间后说接下来大家看书上的什么内容,孩子容易很快根据这个不同的学习任务,把注意力投入在看书上;


注意力分配,是孩子上课的时候,能够有效兼顾听讲、记笔记、思考、记忆等不同的学习任务。


那么,怎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?除了保证孩子每周定量的身体锻炼,以及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之外,我给你推荐一个方法,叫作舒尔特方格法。这个方法是全世界范围内,最简单,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注意力训练方法。


它的核心就是:寻找目标数字时,注意力需要极度集中,把这短暂的高强度的集中精力过程反复练习,大脑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会不断的加固,提高。训练越久、越反复,注意水平就会越高。


这个训练,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做:首先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5x5的 25 个方格,格子内用不同颜色的笔,任意填写上乱序的25 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、大写数字、希腊数字、大小写字母、完整句子等。然后让孩子用手指按照1 -25 的次序,依次指出相应的位置,同时读出声来,家长在一旁记录时间。数完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,说明注意力水平越高。以12-14 岁年龄组为例,时间能到达16 秒以下就是优秀,17-26 秒属于中等水平, 27-30秒属于中等水平,36秒以上就是不合格的。对于18 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到达8 秒的程度,如果达到20秒就是中等程度。


这套舒尔特方格最好保持天天练习一遍,对孩子注意力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,建议家长朋友们试一试。


好的,我们继续说第二大原因:孩子没有做好预习。


那么,为什么预习对听课效率那么重要呢?


比如说,预习可以明确孩子学习的方向,也就是听课的方向。孩子预习后大概会知道这节课要讲什么,哪些是重点,听课的时候就不会慌乱。知道了哪些教材上有,哪些没有,就可以针对性地做笔记。不仅如此,预习中孩子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,那么听课的时候,带着这些问题听课,有助于集中注意力,在这个过程中,还可以启发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
既然预习这么重要,我们怎么帮助孩子预习呢?

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点,预习的目的,不是让孩子提前掌握知识,而是让孩子在学习知识前,带着问题和目的,去学习,这样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。一些家长把孩子预习的时间拉得太长,觉得预习你就是要学明白,这个反而会让孩子学习变得很疲惫。很多家长说,那我干脆给孩子报个寒暑期班,提前把下学期内容学一遍,让孩子花两倍时间去学习,其实这样是得不偿失的。


基于这点,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三个预习计划:


第一个是学期预习,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。学期预习,不用特别详细,和孩子用思维导图,梳理一下下学期这一学科大概的知识框架,让孩子知道,下学期这门课,我要学哪些点,哪些难点。


第二个是阶段预习,主要利用周末和阶段性节假日时间来完成。我们和孩子在周末,把每一科目,接下来要学习的一章内容,用思维导图,做一个知识框架,让孩子知道,这一章,要学什么。一般情况下,学校都会给孩子安排一个学习和阶段的预习清单,我们协助孩子完成就可以。


第三个是课前预习,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。这个预习,一般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,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。课前预习比学期预期和阶段预习更重要,直接关系到第二天的听课效率。


前具体怎么预习呢?


首先预习的时间,我们一般预习第二天要上的科目、孩子感觉吃力或者需要提高效率的科目,每一科目预习1-10分钟。比如,这个孩子,数学比较吃力,那我们重点预习数学。


预习的方法,是帮助孩子自己给自己提问题。比如,这节课大概是在讲什么?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需要哪些基础?这节课知识和之前是怎么衔接的?对我来说哪些是难点?


另外每一门学科,预习的时候提的问题也不一样,比如数学预习问题可能是:这个公式由哪个公式推导出来的?怎么变形?语文预习可能会问: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?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?


这些问题,最重要的是把它们提出来,然后大致找一找在课文、课本中的位置和大概步骤,但不要刻意去解决它。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,解决这些问题是明天上课的重要任务,预习的时候,只需要大概了解一下,让孩子形成自己的问题就可以。


做好预习之后,我们还可以检查预习的效果。


一个最简单的检查标准就是,孩子是否产生了明确的问题?比如“明天数学课,学习三角函数变化的半角公式,跟基础公式关系是什么?他们都之间能相互推导?如何推导?”


所以,我们预习的重点,还是让孩子形成听课的目的,带着问题去听课,而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,这一点,我们一定要记住。


好了,以上就是这节课的内容,我们总结一下:


孩子听课效率低,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:


一是孩子专注力不够,我们可以通过舒尔特方格法,来训练提高注意力;


二是孩子没有做好预习,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三个预习计划。


▋互动练习


【提升孩子专注力的舒尔特方格法】舒尔特方格是最经典的训练专注度的方法,它是指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1cm*1cm的81个方格,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1-81。训练时,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1-81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,同时诵读出声,记录时间,数完81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,注意力水平越高。


寻找目标数字时,注意力时需要极度集中的,把这短暂的高强度的集中精力的过程反复练习,大脑集中注意力的功能就会不断加固、提高。每天可以做一两次,使大脑高度紧张,然后放松,有助于锻炼大脑的海马区域,提高专注力。